今天,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基层反映:阶层分化背景下农村基层党建存在突出问题亟待重视 》范文,供大家在撰写基层反映、社情民意或问题转报时参考使用!正文如下: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地发展,农村社会结构亦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在一些发达的农村地区,阶层分化越来越明显。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界开始关注农村社会的阶层分化问题。在发达的农村地区,最直观的分化是经济分化,即财富占有的差异,依据财富占有的多少来划分农村的阶层,这是发达的农村地区农民的一种经验共识。发达农村地区社会的阶层分化,使农村社会的利益关系复杂化、利益矛盾明显化,形成了极其复杂的利益新格局和社会矛盾新体系,对基层政治带来了新的挑战,农村基层党建亦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基层认为阶层分化背景下农村基层党建存在突出问题亟待重视。
一是支部选举中贿选时有发生。据中国新闻网2014年12月28日《河南巩义三党员自自曝在村支部选举中借钱贿选》报道,河南巩义市西村镇圣水村三名党员自曝在村党支部委员选举中贿选,人均贿选费数万元。据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法学博士罗兴佐在浙江绍兴、宁波等地调研发现,在发达的农村地区,支部选举中的贿选现象时有发生。2013年10月,浙江组织工作网通报査处了村两委换届选举中违法违纪案20件,其中涉及村党支部选举中的贿选案6件。支部选举中的贿选不仅是违法的,更重要的是它严重损害了基层党组织的形象。当货币的多少成为衡量选举胜负的唯一尺度时,支部选举也就成了富人的政治游戏,党员的党性丢失了,党组织在农村社会所应该发挥的作用也就无从谈起了。
二是党员发展上层化现象突出。改革开放后,经济标准的重要性逐渐上升,在有的地方甚至成为最重要的标准,于是,“双强双带”(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在有些地方就简化为“富人入党”“富人治村”。在发达的农村地区,这一现象尤其突出。成为党员不仅象征着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的上升,而且在支部选举及村庄利益分配方面还有巨大的利益,入党竞争因此十分激烈。在阶层分化的背景下,由于村级党组织往往被村庄上层所把控,能列入发展对象的也只能是村庄的中上阶层,因为只有中上阶层才可能与村党支部书记、委员进行密切的私人互动,并最终成为党员。据罗兴佐教授统计,D村近两年发展了3名党员,F村近3年发展了一名党员,H村从2006年至2015年共有13人入党,他们均属中上层。党员发展的上层化不仅将村庄的经济分层扩展到政治分层,加剧了村庄政治对底层的排斥,广大普通民众的政治热情受到抑制,这对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十分不利。
三是组织生活形式化严重。据罗兴佐教授调研发现,在阶层分化、富人治村的背景下,书记和村主任有强大的资源动员能力,也有独断决策的勇气,普通党员很少有话语权,党员组织生活徒具形式,甚至一年到头不开党员大会,村级重大决策就成为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主要干部的事,党员的权利和作用被漠视,党内民主制度被架空。
四是党员关系具有派性化特点。党员作为一种政治身份,关系着谁当村支部书记,不可避免地卷入派性斗争,党员发展、党员之间的关系深受派性斗争的影响。据罗兴佐教授调研发现,在M村,从2005年到2010年,5年没有发展一个党员,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两届党支部成员由两派的人构成,无论哪派推荐的人,支委都难以达成共识。直到2011年,支委成员全部成为书记这一派的人,新党员数量才开始增加。由于发达地区利益密集,不同派性为了在利益分配中居于支配地位,必然要控制村级权力机构,党员发展就不得不服从派性斗争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