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乡镇中草药“强镇”发展规划

时间:2024-02-17 10:47:58
乡镇中草药“强镇”发展规划[此文共4521字]

乡镇中草药“强镇”发展规划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关于发展中医药产业的部署,推动我镇中药材产业加快发展,切实加强中药材“强镇”建设,推进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科学布局和规模化、规范化发展,把中药材种植及其相关产业打造成为我镇乡村振兴的龙头产业和富民产业,努力推动全镇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鸡西市打造中药材产业集散地提供坚实基础。依据《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黑龙江省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9-2025年)》、《黑龙江省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和《鸡西市中药材种植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考察黑龙江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区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发挥资源优势,突出科技引领,强化政策支撑,夯实基础设施,逐步形成种植规模化、设施配套化、生产标准化、加工产地化、销售多元化的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新格局,打造出具有麻山特色的中药材产业“强镇”。

(二)基本原则

1.协调性、生态性原则。

从整体环境着手,在保护自然生态的基础上注重与周边自然环境的相互融合。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注重保护青山绿水原生态,促进中药材生产与生态协调发展。

2.道地性、经济性原则。

药材道地是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的根基,产业推进过程中要加强道地药材资源保护和生产管理,规划引导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推进规范化、标准化生产,稳步提升中药材质量。引导科学种植,集约经营,提高经济效益,促进自身发展良性循环。

3.市场主导、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原则。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的服务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积极鼓励企业由种植向初加工、深加工发展,大力推进中药材产业链发展。

4.突出优势、特色发展、差异竞争原则。

充分麻山地域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生物资源、道地品种、土地资源等优势,走差别化、精准化发展路子,大力发展药食同源、医疗康养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打造鸡西中药材种植和产品集散地。

5.借力发展、改革创新、塑造品牌。

把中药材延伸项目列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大力引进龙头企业、知名品牌、高端人才和重大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里项目支持,建设中医药科学研究基地、种子种苗实验基地、产业标准研制基地、中医药人才培养基地。加快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融合,创新服务模式,推动中医药设备及相关三产融合、集群、集聚、集约发展。加强创新药、专利药、仿制药、生物医药研发,培育一批知名中医药品牌和龙头企业。

二、我镇中草药发展现状

(一)发展优势。

1、地理位置。麻山镇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麻山区西部西北与牡丹江市林口县毗邻,南与穆棱市接壤,东经130.97,北纬45°12”,距市中心50公里,是麻山区通往牡丹江、哈尔滨等地的必经之地。域内有林密铁路,可直达哈尔滨、东方红。公路有鹤大高速(G11)、方虎路(309省道)自西向东贯穿麻山全境,可经密山到达当壁镇中俄口岸(130公里);麻梨公路纵贯区域南北,经鸡图公路可达绥芬河中俄口岸(230公里)形成纵横交织的发达的交通网络。麻山镇距离兴凯湖机场65公里,牡丹江机场120公里。域内汽运物流、铁路站台体系健全,交通便利、运输畅通。新建佳牡高等级铁路客运专用线途经麻山,车站距我镇二十公里。

2、气候特点。麻山镇地处北纬45°12′,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麻山镇年平均气温在3.6℃左右,常年活动积温2300-2450 ℃。无霜期在140天左右,初霜冻在9月下旬出现,终霜冻在5月上旬结束。平均年日照时数在2674小时,平均日照百分率为56%。年平均降水量500-55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5%左右。处于第四系松散砾石孔隙潜水水系,水资源总量5.7亿立方米。优良的自然条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非常适宜中药材的生长。

3、生态环境。麻山镇共有林地39.5万亩,草原、草坡2.6万亩,全镇森林覆盖率40%,森林树种40多种,生态环境优美。牤牛河(穆棱河支流)贯穿全境,上游龙山水库库区山峦起伏,林峰叠嶂,碧波千顷,总蓄水量450万立方米,居全市第二。

4、自然资源优势。全镇耕地面积14.1万亩,大部分耕地集中连片,地势平坦,25°以下耕地占32%,主要是山坡地和山间洼地。土壤主要类型有暗棕壤、白浆土、草甸土、河淤土、水稻土等,耕地利用特点主要是暗棕壤、白浆土。麻山镇地处长白山余脉老爷岭北端的丘陵地带,总面积164平方公里,占区总面积的38.6%。特殊的地形地貌造就了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药用植物有党参、刺五加、五味子等几十种,其中道地野生药材苍术、白鲜皮、玉竹、赤芍、蒲公英、五味子、黄芪等品种非常适宜人工栽培,经济效益也比种植大田作物要高许多,比如4年生苍术亩经济效益可达2万元以上。

5、政策机遇利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中医药发展做出重要指示,他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国务院颁布实施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标志着中医药发展成为国家战略,中医药进入全面发展新时代。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作出了壮大医药产业集群的部署要求,并制定了《黑龙江省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和《黑龙江省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药材种植业发展,通过开展调研、召开会议等举措加以推进。同时,利用林辅用地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契机,为我镇中药材发展提供耕地保障。

(二)存在问题。

从全镇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现状看,虽然发展势头良好,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发展问题。

1.土地方面:中药材种植要选择适宜其生长的土质,而且市场稳定,前景好的品种一般都是多年生品种,所以土地的问题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2.规模方面:我区目前没有中药材加工和销售企业,甚至没有产品,由于种植规模不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种植户的积极性。

3.技术方面:麻山区没有设置中药材管理机构,相关工作由农业技术推广站兼职负责,镇农技推广站仅有1人,工作量大,专业性差,也没有相关的正规学习途径,对药材发展指导性比较差,不利于麻山区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4.信息方面:农户在选购种苗的过程中有许多困惑,一是对于适宜当地生产和发展的品种缺乏指导;二是种苗市场混乱、鱼目混杂,价格相差悬殊,而且混有许多南方种苗,不适应当地生产,对于初涉此行业的人来说无异于雾里看花,需要付出时间和经济上的巨大代价。

5.资金方面:一是中药材资金投入大,一般亩投入都在1万元以上;二是周期长,一年生的中药材价格市场波动性较大,收获根茎类的中药材品种,一般要3-5年甚至7-8年才能有效益,资金收回周期长。

6.在机械方面:由于没有形成规模,机械化程度低,在生产和采收过程中多是人工或租用机械,增加了生产成本。

三、发展目标

(一)发展目标

在稳定粮食产能前提下,坚持不与粮争地原则,充分发挥域内林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辅用地中药材种植和林冠下抚育,力争中药材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野生资源保护力度持续加大,种子种苗繁育体系不断完善,优势中药材大品种生产基地初具规模。力争2021年,全镇中草药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产值突破5000万元;新增种子种苗繁育基地1个。

具体分三步走:

第一步:到2021年,中草药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产值0.5亿元。积极对上争取省级中药材强镇、强村项目扶持,加大中药材种植政策扶持,鼓励农民发展中药材种植。

第二步:加快烯梓、佳麟中药材有限公司饮片厂项目开工建设,弥补麻山镇中药材加工产业空白,以项目带动多边产业发展;引进中医药产业专业技术人才2名以上。

第三步:打造具有麻山特色的中药材小镇,发展以中药材为主题的集旅游、养生、度假餐饮服务等内容的中医药特色小镇,增加农民增收渠道。

四、主要任务

(一)推进中药材种植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

1.强化技术人才培育。通过“药企+药农”合作、科研院校代培、聘请专家授课、组织外出学习等方式,大力培育中药材种植专业技术人才。加强高等院校及域外中药专业的人才引进。鼓励高校毕业生围绕中药材产加销环节开展创业就业,着力培养一支懂营销、会管理、善经营的技术和信息服务队伍。

2.实施绿色生产方式。在中药材生产基地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减少化肥用量,减轻面源污染。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用量,提升中药材品质。推广使用各类中药材生产、采收、加工、病虫害防控的高效实用机具,提升中药材生产效率。

3.稳步扩大种植规模。在稳定粮食产能前提下,合理调整种植结构,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集中连片的原则,结合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加强中药材种植基地设施建设,建成能排能灌、通行便利、抗灾能力较强的高标准中药材生产基地;依托资源优势和发展方向,围绕浠梓、佳麟、乌拉黑、沃德等企业不断扩大刺五加、黄芩、月见草、蒲公英、白鲜皮、赤芍、紫苏等具有我镇特色的优势中药材品种种植面积;发挥林业资源优势,集约利用林业辅助用地,解决规模化种植用地问题;扩大林冠下刺五加等药材品种野生抚育面积,提高药材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企业、专业合作社,提高中药材种植组织化程度。

4.优化中药材区域布局。立足气候、土壤等自然资源条件以及中药材发展实际,完成中药材种植品种的合理布局。依托域内企业和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因地制宜发展具有麻山特色药材品种种植。

5.加强质量追溯体系建设。鼓励和支持中药材种植、加工主体建立中药材生产档案记录制度,构建覆盖种植、加工、收购、贮藏、运输、销售等各环节的质量追溯体系,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确保药材质量安全。

(二)推进中药材产地初加工体系建设

6.加强产地加工能力建设。加大中药材加工项目引进和培育,鼓励中药企业在产地建设加工基地,加强采收、净选、切制、干燥、分级、保鲜、包装、贮藏等设施建设;支持合作社、种植大户发展初加工,配套现代化加工设备,提升产地清洁化、连续化、自动化、标准化加工水平。重点推进中药饮片加工等项目建设。

7.加强产地贮藏能力建设。加快中药材生产基地贮藏设施设备建设,应用低温冷冻干燥、节能干燥、无硫处理、气调贮藏等新技术,提升药材保鲜能力,延长储存周期,促进综合利用,减少药效损失。重点推进北药仓储冷库项目建设。

8.推动中药材延伸产品开发。鼓励企业开发中药材功能性食品及保健品,加强综合利用,提高产品档次,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以刺五加、五味子、蒲公英、黄芩、月见草、蒲公英等药材为主要原料,加快向中药保健品、药食同源产品,满足群众绿色、环保和健康生活需求。加快推进沙棘加工、中医药保健饮品加工等项目建设。

(三)推进中药材流通体系建设

9.建设中药材流通交易中心。加强与安徽亳州中药材集散地合作,利用麻山镇电商销售平台,建设“线上+线下”交易平台,促进产品多渠道销售;促进药材种植企业和大户与域内外大型制药企业建立稳定的供销合作关系;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与省内外加工企业签订单,确保种得好,销得更好。

10.打造区域特色中药材品牌。挖掘我镇特色中药材品质优势,打造一批知名品牌,不断提高区域品牌影响力。鼓励中药材种植、初加工主体利用各类线上线下平台加强中药材营销推介,推动我镇优质中药材在域外市场的认可度和知名度。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积极推进落实。按照市、区中医药产业发展重点工作任务部署,成立以镇党委书记、镇长为组长、主管副镇长为副组长、各站办中心负责人、各村书记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重点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项问题,群策群力,共同推进,确保各项任务、政策能落实到位。

(二)加强政策扶持,优化发展环境。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区相关扶持政策,统筹利用现有资金渠道,因地制宜创设中药材专项资金、制定扶持政策;加强与金融部门沟通协调,着力解决种植户资金难题,联系保险机构为农户种植中药材购买保险,降低中药材种植户种植风险。

(三)加强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依托微信群、大喇叭、宣传条幅、宣传画报等方式,大力宣传国家、省、市、区关于中药材相关政策、技术标准、生产模式、经济效益,形成全社会“人人关心中药材事业发展、人人支持中药材生产”的浓厚氛围。年末对种植大户和优秀企业进行表彰,以先进带动落后,引导农户积极主动种植中药材。

(四)加强管理创新,突出工作重点。突出打造重点基地、重点产品、重点企业,培育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组织,提高组织化程度,带动规模化经营,引领标准化生产。创新发展业态,推进中药材生产与产业扶贫、休闲旅游、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延长产业链条,开发具有区域特色、体现中医文化的系列产品,提高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乡镇中草药“强镇”发展规划[此文共4521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3 美文教育网 www.1314king.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