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阅读了《儿童如何学数学》这本书,这本书给所有的新、老教师及时提供了迫切需要也本该得到的帮助和培训:为“教”和 “学”提供即时而有效的指导;为新教师提供各种实用的教学技巧;促进新教师和教师指导者之间更多的探讨和互动;为老教师提供有益的指导方法和案例;为任何有意于自身提高的教师提供了素材。这本书,对于当前的数学教育者来说,确实有一定的帮助。数学是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开始,直到大学毕业,都离不开数学,数学几乎成了我们生活的必需品。但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又有多少教师真正思考过:我们的数学教学到底应该追求什么?以下就自己理解和感受谈谈自己的看法:
整本书提到的最多是问题要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实际,上课要从“生活情境”引入并展开。 读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新的概念——“街头数学”。国外研究把大众生活中的数学称为“街头数学”,事实上,数学不仅仅是教室中的活动,而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家庭、公园、商店里都可以是数学课堂。校外无论是买卖活动、建造房子活动,都有数学活动和数学知识。数学不仅仅是在学校中的书本知识。因此小学数学既是一种知识形式,又是一种思考方式。英国学者纳茨在研究中发现,一些学生对学校中的数学问题感到困难,许多教师认为是智力上一问题,事实并非如此,他们能很好的作出街头数学问题。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有一些孩子在计算加减乘除时存在很大问题,错误率极高,老师往往认为这样的孩子智力存在问题,而正是这样的学生在生活中却能正确并速度的进行货物的买卖,这种现象好像很难解释。纳茨的研究进一步表明,儿童在解决街头数学问题时使用的符号是不同的。他们在解决街头问题时用的是自己口头语言甚至直觉方式,而学校所教的是书面和符号方法。这两种符号系统之间的差异是街头数学与学校数学之间的本质差异,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困难所在。这一研究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并不是独立于他们所生活的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的一个体系。小学数学与日常生活具有紧密结合。因此我们的数学课因努力去适应小学生特点,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更接近孩子的生活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这些内容利于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交流与解决问题等活动。促进孩子们在认知投入的同时有更多的情感投入。在课堂的组织中,要尽量让孩子们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但是也不能只让学生进行街头数学的学习,必竟街头数学相对于学校数学来说很不规范,也不成体系,且有许多“街头数学问题”不是孩子们能解决的。正是因为这样,教师要做的就是要把街头数学问题进行改造后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里,使之既保留街头数学的现实性、有趣性和挑战性,也具备学校数学的规范性和抽象性。这样的数学才是师生共同感兴趣的数学。
总之, 我读了《儿童如何学数学》这本书,我受到很大的启发,我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不断努力,使自己在教学中更成熟。
第二篇:儿童书籍读书笔记儿童书籍读书笔记
周二,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儿童书籍读书笔记。我也做了师傅,有一项内容,师徒共读一本教学书籍,并写读书笔记。这两天,我浏览了学校图书室和自己的书柜,发现了前苏联的《学龄前儿童教育》。浏览了引言和目录,觉得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儿童行为和心理,还有一些教育实例。就读这一本吧!
翻开第一章,名人的言论让我大吃一惊,我隐约知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不知道托尔斯泰也说:现在的我距五岁的我不过一步之差,而从新生儿到五岁的我却是万里之遥。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指出:教育的基础主要是在5岁以前奠定的,它占整个教育过程的90%,在这以后教育还要继续进行,人进一步成长,开花、结果。而您精心培育的花朵在5岁以前就已经绽放了!
如此说来,我们幼儿教育何等重要!幼小时所得的印象,哪怕是极微小,小到几乎觉察不出,都有极重大极长久的影响(洛克)。得谨慎我们的每一个教育行为埃
本书的主编是北京师范大学庞丽娟老师,庞老师是学前教育界的知名人士。基于庞老师本人和国内外的大量研究成果,围绕教师与儿童发展的内在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深入探讨、分析了教师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教师角色的内涵及其功能,师生双向影响与互动,及教师教育素质的促进和儿童发展指导能力的提高等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读书笔记大全《儿童书籍读书笔记》。
在求学时,学前教育的书籍学习了很多很多,从事幼儿教育快半年了,也积累了很多的经验,有了自己不完善的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现在来拜读此著作,让我融入了新的教育理念来完善教师自身,提高业务水平的方向指导和可靠依据。
在第六章中第三节提到了师生互动的内容,文章中说“在师生互动中,教师强调儿童行为表现积极,但并不鼓励儿童表达出来,常常发现幼儿向教师发出以表白为内容的互动,教师往往给予儿童的是中性甚至是消极的反溃”不由得让我想起了记得有一次组织一个有关于“水”的活动,一个小朋友在“玩水”的时候不小心把水泼到了桌子上,他就用手去擦,擦着擦着他高兴的喊:“我画了一条鱼了。”他这一喊,迎来了几位小朋友,并使这一举动迅速扩散一一别的小朋友用手指蘸上水在桌上画起了花、云等图案。虽然这样的举动已经脱离于教师预设目标之外,但是对儿童发展的指导可以从各个方面、各种途径落实。我没有纠正,也没有熟视无睹,而是用赞同的目光观察着他们,重新调整预设目标,并提供材料,积极跟进,以迎合孩子的需要。作为幼儿教师,应该有很强的随机教育、指导能力,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关于“水”的那个活动,在师生互动中孩子成为了主体。其实通常会出现上述情况的大多是游戏时间,教师对于儿童的互动,多半止于表面肤浅的一层,但“安慰、抚慰或表示关心、与儿童共同游戏或交流、解决矛盾和让儿童帮助做事情出现得很少”,多数情况下教师所站的位置都过高于儿童,太强调儿童在班上“静”了。
第三篇:《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
对于“儿童”一词的理解,在以前是没有的,儿童是以成人为中心到以儿童为中心发展的。古代,儿童被看着成人的缩影,没有自己特有的要求和特征,也很少有人认为儿童需要被保护和特殊对待。即便在今天,世界各国的不同文化,也使得大家对儿童的理解不一样,使得在与儿童交谈、游戏和拥抱儿童的方式和行为也很不相同。有人强调儿童自身潜力的影响,还有人强调成年人抚养和教育的作用。
儿童的发展受到基因和环境的共同影响。在早期,许多情况都是基因禀赋的影响,越往后的发育,受环境的影响更多。在儿童出生前,分为胚芽期、胚胎期和胎儿期,每个事情都有特定的发育开始,同时也受到不同的危害的威胁。
儿童出生后,视觉发育上,会先辨别轮廓,在发展到细节部位;同时,婴儿的可视最佳距离为30cm左右,即妈妈和孩子相视的距离,而且他们最感兴趣的是人脸。听觉的发育具有延续性,即出生前后的延续,婴儿在孕期7个月时,听觉系统开始发育,出生后对在子宫生活时听到的声 ……此处隐藏8139个字……等待爸爸的到来。你看画面上那个注视着远方的孩子,他的眼神是多么的专注!而这份专注就是因为他的爸爸焦尼坐的火车要来了!父子间的爱跃然纸上。
当火车终于来了,焦尼“奔”过来了,把狄姆举过头顶,我敢担保――所有的,所有的爸爸都是这样地爱着自己的孩子,他们总会用有力的臂膀把心爱的孩子举过头顶,常常还会脱手扔上那么两下,孩子呱呱叫着,父亲也笑着――用这样亲昵的动作表达对孩子源自生命深处的爱。一个“奔”字抵过千言万语,父亲对孩子的思念与爱在此刻的读者的心头如江水一样奔流。
接着场景不断地变换,不变的却是狄姆向每一个遇到的人都说着同样的话:这是我爸爸,我的爸爸叫焦尼!不由自主地就被感动了,那自豪的样子仿佛那是什么了不起的人物,而实际上那就只是他的爸爸,太多的人都不认得他。爸爸在他眼里变得比什么都重要,他简直就是狄姆的骄傲。
最后回到了车站,还有两三分钟火车就要开动。火车里已经坐了好多人,爸爸找到自己的座位,突然大声叫道:"大家听一下好吗?"众人都停了下来,回头望着爸爸.爸爸大声地继续说:"这孩子,是我的儿子.最好的儿子.他叫狄姆!"。这段文字是如此的简单,可是从中却看出这位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父亲对孩子的深情就是在这简单朴素的语言中令人深深感动。
如果细心一些,还会从配图中有所发现:灰色调是如此的忧伤,父亲和儿子的相聚的色彩是灿烂的,冲淡了本应有的忧伤。你相信狄姆将来会怎么样?我相信即使狄姆爸爸妈妈离婚,他也能健康地成长。
愿所有的孩子都有希望的力量!
第五篇:-《理解儿童的行为》读书笔记教育应是一种理解
-----《理解儿童的行为》读书笔记
作为幼儿教师很多时候,面对孩子们各种各样的行为表现深感无奈,会对孩子的行为问题束手无策,不知如何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让孩子能朝着预期的目标发展??于是,困惑、迷茫、烦躁、焦虑随之而来。假期里在园领导的“读一本好书”活动倡议下,有幸阅读了《理解儿童的行为》一书受到了很多的启发,对幼儿的行为表现有了全新的认识。书中客观地分析了了在儿童出现各种行为、特别是各种不适宜的行为时,作为早期教育工作者该如何以适宜的方式来指导和训练儿童,作出反应,管理好儿童的行为。通过阅读,对照自己的管理实践,对如何实施儿童行为管理,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一、在理解儿童的基础上,实施行为管理。
就像书名带给我们的信息一样,理解儿童的行为,是成功实施行为管理的基础。儿童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如情感发展的阶段、社会发展的阶段、认知发展的阶段等,可能一些成人认为的问题行为首先是来自于儿童生理上的不成熟,比如我们熟知的想象与现实的混淆现象。通过对儿童的发展的理解,我们可以明确儿童的哪些行为是正常的,哪些行为是在特定年龄段出现的,从而对儿童的行为进行很好的区别,选择相应的行为管理策略。
二、与儿童沟通需要艺术。 不管是在家庭还是在幼儿园中,孩子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行为,有适宜的,也有不适宜的。成人有必要针对这些行为,特别是那些不适宜的行为和孩子进行沟通。大多数的成人主要通过语言和孩子进行沟通,在谈话中,了解孩子的思想、需要,了解孩子最近发展区。沟通需要艺术。特别是和孩子沟通时。书中说:首先,有必要和儿童建立并维持视线交流。其次,当和儿童说话时,成人要控制好声音,并且要保持以稳定而又让人愉快的语调和儿童进行交流。第三,成人在和儿童沟通时要使用正常的声音,不要大喊大叫。第四,成人需要通过适宜的非语言沟通方式来加强与儿童的联系,最后,,有效的沟通更多的是听而不仅是说。从这五点中,我发现了良好沟通所需要的必要条件:眼神的交流、愉快的声音、适宜的肢体动作(如微笑、点头等)以
及耐心的倾听。在沟通的过程中,倾听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听了,知道孩子是怎么想了,才能和孩子去“沟”并“通”。
三、奖励也需要的策略。
奖励能激发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多种潜能。教师要想让每一个孩子内在的潜能都能够得到充分而生动的发展,就必须善于用运用多种形式的激励技巧,激发幼儿内在动力。对孩子的奖励当然也要讲求一定的策略:孩子对成人的关注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而且他们认为这种关注会让他们感觉到特别满意和有益。当表现出适宜行为时,一个微笑、一个点头、一个触摸、一句评论,例如“我注意到你画完画后,把笔收起来了,谢谢你”这些都充分的向幼儿告知他们的行为是成人期望的。得到成人的积极肯定后,孩子会更加乐意在下一活动中主动收拾画笔。当然,对孩子的奖励、表扬还需要有针对性,比如夸奖她是“好孩子”,那么这就是对孩子作出的一种肯定,但是这只是表达了一半的信息,没有对特定的行为进行特定表扬,而显得有些空洞。如果说“谢谢你把积木收起来了”这样孩子就会清楚的知道受到肯定的行为是什么,而不会错误的将一个错误的行为归结于此。这种细致的、描述性的语句以及孩子由此得出的积极结论是精神健康的基石。孩子从我们的话中对自己作出结论,事后还会默默地对自己重申。会使他们对自己及周围的世界抱有积极看法。
四、要培养儿童的自尊心。
“自尊是自我评价的一部分,是一个关于自身价值的主观的和个人的判断。”自尊包括三个部分:胜任、控制和价值。在幼儿园中,我们老师接触的都是4—6岁的孩子,但自尊不是因为孩子年龄小就不存在。自尊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天起就存在着。孩子自尊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那些在他们生活中起重大作用的成人(即父母和教师)对他们的态度。在现实生活中,每当孩子犯了错,我们总会看到这样的画面:“你这个孩子,怎么这么笨,干这点小事情都干不好?”、“这道题目做了5遍,你怎么还不会?”、“你怎么又把别人的东西带回家了,再这样要打你了”……这样的话语很普遍,也许父母、老师说这些话很无心。但在这样的话语中,孩子会逐渐对自己作出一个不利又消极的判断:如自己很笨,不如别人;孩子就会形成自卑感:做事不积极、不主动、对自己总是产生怀疑态度等等,孩子的发展可想而知。假如我们这样说:“你能帮我完成这件事情吗?不能!没关系,我们一起做吧!”、“你做了5遍了,一遍比一遍做得好,
相信你再做一遍就完全学会了!”??相信孩子们听了这样的话语,不仅会很快改正错误,且有了更加明确的努力方向!书中还为我们介绍了8条很实际有用的策略,全面而又具体地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怎么样去小心地呵护孩子稚嫩的心灵,让他们在成人沟通的、接受的、关注的、支持的、鼓励的和肯定的态度中,形成高水平的自尊。 都说教育是一种理解,理解是教育的灵魂。作为教师,要有理解孩子的意识、有理解孩子的能力、有理解孩子的智慧。一个孩子是一本难读的书,一个孩子有一千种行为。作为父母、作为教师,我们要理解孩子的行为,尤其要理解引起孩子不适宜行为的原因,不能以简单粗暴的手段对待他们,在与孩子有效的沟通中,逐步发展孩子的道德和自信心,从而让孩子获得全面又健康的发展!
请阅读以下相关范文:《儿童纪律教育》读书笔记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读书笔记
儿童发展心理学读书笔记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读书笔记
儿童发展心理学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