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冯副省长,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延安大学政法学院2015级中国共产党历史专业的本科生蒋嘉诚,今天,非常荣幸能够作为学生代表参加此次座谈会,与各位领导、老师共同交流和分享一些我学习延安精神的心得体会,也希望各位领导、老师对我以下发言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批评指正。下面,我就通过学习延安精神对我的影响与大家进行分享。
作为一名95后的大学生,有太多的标签打在了我们这群孩子的身上。“娇生惯养”、“没担当”、“有个性”、“温室花朵”,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代名词。当然,在来到延安之前的我也有这样的标签。三年前我只身来到延安这座城市,面对着一座座黄土坡,一直生活在沿海城市的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开始思考该怎样适应这样相对闭塞的生活。面对这样的疑惑,我的学校给了我最好的答案。
刚入学时,学校开展的“延安精神大讲堂”、学院开展的“延安精神现场课”,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延安精神故事、一次次感人至深的现场讲解,都在悄无声息的改变着我。从“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南泥湾精神到“不怕困难、克服困难,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和群众打成一片”的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党在延安十三年,留下来的延安精神开始慢慢改变着我们这些初到延安的新同学。之前的困惑也随之抛到了脑后,如何学好,实践好延安精神,成为了我的新目标。
在学校的支持下,我们班同学利用暑寒假的机会开展社会实践。探寻延安精神,探访中共中央在陕北留下的革命旧址。三年间,我们走遍了陕北各处革命旧址,亲身实践和感受中共中央在陕北的生活,从“同心同德”的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到“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一面”的佳县。深入农村基层,和当地百姓“拉话”,了解他们口中的延安故事和延安精神。我们明白了,延安精神不仅仅是书中难懂的理论定义,更是深入在当地每个老百姓心中关于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延安精神通过口口相传,指导着生活在这片红色热土上的每一代人。同时,也激励着我学习好党史,将延安精神作为自己价值观的动力。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青年人的嘱托:“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社会的整个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颗扣子扣错了,剩余的口子也会扣错。”我觉得延安精神就好比我人生中价值观的一颗扣子,牢牢地扣在了我的心中。在延大学习的三年,真正将我从一个一身稚气、娇生惯养的“楞后生”蜕变为踏实肯干、能吃苦的“好后生”。
党史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领导中国人民为了实现中国梦的探索史、奋斗史、创业史和发展史,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治国理政的艰辛探索、成功实践的深层规律。而延安精神正是来自于共产党人战斗在延安十三年所积淀下来的宝贵革命精神、是我们党和人民弥足珍贵的政治财富和精神瑰宝。学好党史也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延安精神。
作为一名党史学子,面向未来,我已经确定好了我的奋斗目标。学好党史,用我的实际行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延安精神,了解中共中央在这里的十三年。以上便是我学习延安精神的浅显体会,谢谢大家!